三峽北大特區配眼鏡推薦|她說:「我不想看起來像媽媽。」
一句「我不想看起來像媽媽」,開啟了這場對話
她說:「我不想看起來像媽媽。」
那句話聽起來輕描淡寫,其實藏著一點不安——
不是怕老,而是怕還沒準備好,就被當成別的角色了。
她確實來得有點晚,手裡拎著筆電包,穿著俐落的深藍色套裝。
剪裁合身,配上一雙低跟皮鞋,腳步急促。
額頭微微泛著汗,臉上的妝已經花了一點。
記得,那天是星期四,晚上九點三十三分,
一般這時間,北大特區的人行道已經沒什麼人。
她進來的時候,店裡已經在做打烊前的準備工作。
我招呼她坐下來,問她今天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呢?
她沒有看展示櫃,只淡淡說了一句:
「有沒有適合上班的,但不要讓人覺得我變老了的那種?」
不是配眼鏡,是配出一個「剛剛好」的自己
那句話一出口,我就知道——
今天這副眼鏡,配的不只是外觀。
她說:「我三十二了,剛升上主管。」
笑了笑,眼神卻閃了一下:
「雖然大家都說這是好事,但我其實不太確定自己適不適合。」
她最近開始要開會、主持簡報。
坐在會議桌前,常常覺得自己的氣場不夠。
以前同事說她親切,但她開始覺得——
「親切」好像跟「權威」有點衝突。
「我不想戴那種很老派的鏡框啊。」她語速加快:
「那種方的、粗的、全紅的,我一戴就像我媽…
不是說我媽不好,但就是,那種感覺我還不想變成那樣。」
從「想變成什麼樣的人」出發選鏡
她試得有點累了,但也漸漸試出一點輪廓——她想成為的樣子。
「其實我以前沒戴過什麼真的好看的眼鏡。」她忽然停住了。
「從學生時代開始就總是配最便宜的,戴了十幾年也沒換。
因為我總覺得,反正眼鏡是耗材,不需要太多講究。」
「但最近我才發現,很多事情我都這樣處理。
穿衣服、說話方式、還有對自己外表的要求——
都太『將就』了。」
那句「將就」,說得不重,卻有點心酸。
不是時尚搭配,而是自我認同的靠近
這一次,我不是從風格開始,
而是從「她想變成什麼樣的人」這個問題下手。
我拿出一副霧黑色、稍寬邊但有細節刻痕的框,
形狀俐落但不過度強勢。
再拿一副溫柔玳瑁色、略有上揚角度的款式。
還有一副簡約的小圓金色框,框面勾了一圈質感的黑邊,
看起來像是那種——
「安靜但不容忽視」的風格。
像某些做事極有效率又低調自律的主管類型。
她一副副試戴。
當她戴上第三副金屬框時,
她突然沒講話了,只是靜靜照著鏡子看了幾秒。
「這個…看起來有一種乾淨利落的感覺。」她說,
「不是那種強勢的感覺,而是那種——我自己知道我在幹嘛。」
我點點頭:「妳看起來像是會說出『我來處理』的那種主管。」
她笑出聲,但眼眶似乎有點淚光閃閃。
她決定要這副。
「這副不是讓我變年輕,也不是讓我變老。」她說,
「而是讓我,變得剛剛好。」
她其實不怕變,而是怕「不像自己」
她在結帳時突然說了一句話:
「其實我很怕被說變了。」
我問她:「是怕變,還是怕別人以為妳變得不像自己?」
她沒有馬上回,只是慢慢把錢包收進包包。
我補了一句:「等不及看到那個更靠近自己的妳吧?」
她回:「對啊,真的等不及了。」
我接著說:「好啦,眼鏡一製作好,就第一時間通知妳喔。」
那天她離開前,回頭跟我說:
「謝謝你聽我碎唸這麼多。」
我笑著回她:
「配眼鏡嘛,本來就該說一點關於自己的事,看一下我們的店名吧。」
她走出門時,提著包,腳步輕快地走了出去。
但眼神,比剛進來時自信多了。
一副好眼鏡,不只是外觀,而是自我靠近
我想,幾天後那副新眼鏡,
其實不是幫她換了樣子——
而是幫她把那個她一直努力靠近、
卻還不太確定能不能承認的自己,拉近了一點距離。
我一直覺得啊,
真正難的不是選出一副看起來「不顯老」的眼鏡,
而是選一副,讓你自己看了,會點頭說一句:
「嗯,這就是現在的我」的眼鏡。
有時候我們不是怕變老,
是怕在努力成長的過程裡,
被人誤會我們「變了」。
可是,沒關係。
只要你清楚自己想走的方向,
「眼鏡的事,交給我們就對了。」
——我是目鏡大叔,
在這裡,眼鏡的事,我們很可以。
📍 想讓眼睛重新被理解一次嗎?
也許你正處在人生的轉彎處,
有些模糊,卻也隱隱知道——自己想看得更清楚一點。
沒關係,這裡不是要你馬上做決定。
我們會陪你慢慢來,把那些看不清的地方,一起釐清。
🏠 新北市三峽區國際一街12號|☎ 02-2673-7396
📱 想先聊聊?用 LINE 找我們 → 點這裡加 LINE 諮詢
0 留言